95年前,一名叫斯宾格勒的( de)德国中学教师出版了一( yī)本日后影响巨大的著作( zuò)——《西方的没落》。在这本完成( chéng)于一战幽暗烛光下的名( míng)著中,他首次提出,文化也( yě)如自然万物一样,是个有( yǒu)机体,有产生、发展、成熟、衰( shuāi)亡四个阶段。而西方文明( míng)已经走过了创造时期,正( zhèng)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。
95年( nián)前,一名叫斯宾格勒的德( dé)国中学教师出版了一本( běn)日后影响巨大的著作——《西( xī)方的没落》。在这本完成于( yú)一战幽暗烛光下的名著( zhù)中,他首次提出,文化也如( rú)自然万物一样,是个有机( jī)体,有产生、发展、成熟、衰亡( wáng)四个阶段。而西方文明已( yǐ)经走过了创造时期,正迈( mài)向无可挽回的没落。

坐在( zài)轮椅上的菲利普是当今( jīn)欧洲白人精英的代表,影( yǐng)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他( tā)所拥有的上层社会生活( huó):物质上坐拥名车豪宅,富( fù)得流油,绝不差钱;文化生( shēng)活也毫不含糊,看歌剧、听( tīng)古典乐、交笔友,买老百姓( xìng)看不懂却昂贵得要死的( de)绘画,玩普通人不敢玩又( yòu)惊险得要命的运动。一言( yán)弊之,这是一种在金钱和( hé)精神两方面都巨大丰富( fù)的生活,几乎是今时今世( shì)人类能够企及的最佳生( shēng)活状态。 但偏偏,他是一个( gè)高位瘫痪的废人。 尽管雄( xióng)厚的经济实力最大限度( dù)地维持了菲利普的自由( yóu),让他能够像正常人一样( yàng)起居、娱乐,甚至恋爱,可终( zhōng)究无法抚平他灵魂上的( de)苦痛——那个幽灵痛症。表面( miàn)上看,他的痛苦源于弱者( zhě)惯有的自尊心,因为忍受( shòu)不了被当成残废而受到( dào)特别关照,所以才故意找( zhǎo)了一个没把自己当病人( rén)的护工,颇有点破罐子破( pò)摔的自暴自弃。但没心没( méi)肺的德希斯所带来的冲( chōng)击,显然远非“友情”这两个( gè)字所能概括。

与菲利普相( xiāng)比,黑人德希斯几乎是一( yī)无所有+一无是处(此角色( sè)的原型是有北非血统的( de)阿裔,影片改为黑人),没房( fáng)没车没工作没学历没女( nǚ)友,新近被养母扫地出门( mén),在他的生活里有小偷小( xiǎo)摸,暴力犯罪,还有坐牢和( hé)吸毒。不过,这位出身下层( céng)的黑人青年似乎拥有异( yì)于常人的特别钝感力,不( bù)仅心理素质超强,而且自( zì)我感觉极其良好,他大胆( dǎn)勾引菲利普的助手玛嘉( jiā)丽,完全无惧对方的一再( zài)捉弄;在画廊里,在剧院里( lǐ),更是公开表露自己对“高( gāo)雅艺术”的无知,毫不理会( huì)周围人的嘘声和不屑。 仅( jǐn)仅用无知者无畏来解释( shì),恐怕实在是看低了德希( xī)斯这个角色,他身上所展( zhǎn)露出来的,其实是一种对( duì)于社会文明的“反动”——他的( de)思维逻辑,言行举止,均与( yǔ)现代社会准则背道而驰( chí)。这才是真正让菲利普感( gǎn)到震撼的地方。

人类社会( huì)从原古走到今天,已经衍( yǎn)生出并且建立起一整套( tào)完整、完善的文明体系(譬( pì)如孔夫子竭力推崇的“礼( lǐ)”),这套系统保证了整个社( shè)会的良性运作,而我们身( shēn)处其中,从孩童时期即开( kāi)始接受教化,最终文明的( de)影响深入人心,根深蒂固( gù)于每个人的头脑。从大方( fāng)向上讲,文明带来的好处( chù)显然多于弊处。比如同情( qíng)心。现代人面对一个残障( zhàng)人士,内心首先的反应便( biàn)是同情(这已经被训练成( chéng)近乎本能),毕竟我们已经( jīng)走过了把残疾人、病人丢( diū)进深山,任其自生自灭的( de)蛮荒时代。为弱者提供帮( bāng)助,乃现代社会的基本道( dào)德准则之一。再比如等级( jí)制度,人类进入等级社会( huì)已有数千年,至今仍未能( néng)消除阶层之间的差异。当( dāng)下社会,虽平民亦可嫁入( rù)皇室,各种壁垒已被打破( pò),但不同阶层之间,在婚姻( yīn)、求学、机遇等方面的不平( píng)等依然存在。再比如男女( nǚ)之仪,原始人群居、群婚,无( wú)男女大防的概念,情有所( suǒ)动,直接求欢便可,无需顾( gù)忌太多,文明社会开始,人( rén)类萌生出婚姻、家庭以及( jí)与之相关的各种规范和( hé)限制,中国的儒家更提出( chū)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连直接递( dì)交物品都被禁止,认为有( yǒu)碍礼法。凡此种种,构成了( le)蔚为大观的人类文明史( shǐ),我们受惠于此,也受制于( yú)此。 德希斯的与众不同之( zhī)处,便在于他头脑中完全( quán)没有“文明”这根弦、这个框( kuāng)。在今天的欧洲,德希斯是( shì)个另类的存在,他不懂谦( qiān)虚,不知礼节,不以自己的( de)程度差和出身低而有思( sī)想包袱,他不带驾照在高( gāo)速公路上疯狂飙车,看到( dào)别人乱停车直接上去饱( bǎo)以老拳。不过,正所谓粗鲁( lǔ)是粗鲁者的通行证,他这( zhè)套够原始、够野蛮的方法( fǎ)在文明社会里,居然也非( fēi)常管用。对于他而言,喜欢( huān)一个女人,直接邀请上床( chuáng)、共浴就行了,何必费时挑( tiāo)逗、调情?像菲利普那样选( xuǎn)择和女人用文字笔谈,连( lián)打电话都不打一个,在他( tā)眼里,与其说是“高雅”,不如( rú)说是变态。德希斯没受过( guò)多少教育,既不懂歌剧、古( gǔ)典乐、现代绘画,也不懂基( jī)本的医学护理常识,更有( yǒu)甚者,他缺乏对残疾人起( qǐ)码的“同情”:比如他拿着开( kāi)水去烫菲利普的双腿,以( yǐ)测试瘫痪病人是否真的( de)毫无知觉。这种非人道的( de)行为,真是有点残忍,脑子( zi)正常一点的人都接受不( bù)了。至于现代人最热衷讨( tǎo)论的阶级差异、种族歧视( shì),德希斯对此更是无知无( wú)觉,他压根没把菲利普当( dāng)成自己的雇主(同样没当( dāng)病人),也无视玛嘉丽是个( gè)白人女子,一副不怕老板( bǎn)开除,也不怕女人嘲笑的( de)死样。寻常人最容易受伤( shāng)的这两件事他都表现淡( dàn)定。

但不做文明人不代表( biǎo)没有可取之处。影片中,德( dé)希斯身上的优点如金子( zi)般闪闪发光,他幽默风趣( qù)、率真无邪,体现出人性中( zhōng)善的一面。这种纯真之气( qì),是源于人性本身的美好( hǎo),非教化的结果,而重病缠( chán)身的菲利普则彻底被其( qí)征服。因为他虽拥有文明( míng)创造出来的一切,却独独( dú)缺少两样东西:生机与活( huó)力。 如果把菲利普看成是( shì)老欧洲的自我写照,那么( me)他的瘫痪便是欧洲文明( míng)对自身命运的隐喻——轮椅( yǐ)是工具,也是束缚,依赖于( yú)它、受困于它,最终无法挽( wǎn)回地走向凋零。恰恰是德( dé)希斯,一位来自人类发源( yuán)地非洲、与现代社会法则( zé)几乎绝缘的黑人青年,给( gěi)陷入绝境的中年白人打( dǎ)了一剂强心针,他以反文( wén)明的方式介入到菲利普( pǔ)的生活中,将其从令人窒( zhì)息的黄金桎梏中解救出( chū)来。尽管他无法从肉体上( shàng)治愈菲利普的苛疾,但在( zài)精神上,他让他摆脱了轮( lún)椅,获得重生。他深夜推着( zhe)他到塞纳河边散步,在巴( bā)黎环线上与警车较劲,这( zhè)些体验所带来的刺激,其( qí)实并不亚于开着滑翔机( jī)在天空中翱翔,虽然后者( zhě)看起来更加文明。 跨种族( zú)、跨阶层的情感是欧洲人( rén)一直关注的主题,在反复( fù)深入地探讨中,他们反观( guān),反省,反思,进而谋求新生( shēng)的可能。就这一点来说,迈( mài)向没落的西方仍然令人( rén)尊敬,如同影片令人动容( róng)一样。
